摩根大通預測:比特幣主導地位將延續至2025年

摩根大通預測:比特幣主導地位將延續至2025年

摩根大通(JP Morgan)在近日的報告中預測,比起以太坊及其他加密貨幣,比特幣將保持主導地位至2025年。受「貨幣貶值交易」、機構支持及基礎設施發展影響,比特幣在加密市場中的吸引力持續增強。

比特幣市值占比穩居高位

根據TheBlock報導,摩根大通的分析師預測,比特幣在以太坊及其他代幣中的主導地位有望持續到2025年。

截至目前,比特幣的市值占整體加密市場的比例接近56.4%,從2023年1月以來便隨著加密ETF的潛在批準可能,一路自40.1%穩步上升。

分析師對此表示:這個趨勢受到多重因素支撐,包括比特幣在「貨幣貶值交易」中的新興角色,以及機構投資者的不斷增加。

八大因素鞏固比特幣地位

針對其預測,摩根大通接著也點名八個關鍵因素,指出可能持續推動比特幣的主導地位:

  • 「貶值交易(debasement trade)」盛行

鑒於近年地緣政治不確定性加劇、持續的通膨隱憂、以及大型經濟體的財政赤字等因素,比特幣與黃金似乎已漸漸成為投資組合中的重要結構:比特幣與黃金一樣,成為對抗通膨的主要資產,吸引大量資金流入比特幣現貨ETF。

並補充,「以太坊現貨ETF的資金流入相對有限,僅為24億美元,可見市場對其他如Solana代幣的ETF需求會更加低迷。」

  • 微策略的大規模采購計劃

接著,微策略(MicroStrategy)於2024年10月啟動的「21/21計劃」也成瞭重要推手:該公司預計三年內籌集420億美元的比特幣購買計劃,目前僅完成瞭一半,仍為比特幣提供瞭穩定的市場支撐。

  • 政府與央行的比特幣儲備

再來,美國各州、全球政府及其中央銀行的加密貨幣儲備也備受關註,普遍認為將集中於買入比特幣,進一步鞏固其地位。

  • 比特幣網絡生態的發展前景

比特幣網絡的進步使其能夠支持智能合約功能,對以太坊等主流平臺形成直接競爭。

  • 機構應用傾向私有鏈

許多金融機構在代幣化債券交易或結算等區塊鏈技術采用上,都傾向使用私有或聯盟鏈,以求更高的隱私性及可定制性,削弱瞭以太坊等公共區塊鏈的吸引力。

  • 基礎設施建設優先於代幣

分析師也提到,市場的重心正在從代幣的發行與投機,轉向支持更穩固且實用的基礎設施建設:像是Coinbase的Base網絡並未發行代幣,卻在市場中占據瞭顯著地位。這種模式下,成功項目的利潤通常流向私人企業,而非加密代幣持有者。

換句話說,隨著投資者對代幣的需求可能減少,價值或將流向如比特幣這種「非依賴於發行代幣盈利」的資產。

  • 去中心化項目表現不佳

他也指出,許多去中心化項目在熱潮後迅速衰退,使用者活動及代幣價值大幅下滑:例如去中心化社群平臺Friend.tech、Farcaster及Lens,均未能保有穩定的用戶增長,顯示這類項目需更多時間證明其效益。

  • 監管不確定性仍影響市場

最後,雖然當前普遍認為加密市場監管漸趨明朗,但仍不確定這些改變是好是壞、能否有利於以太坊等公有鏈的發展。

波動或將隨科技股加劇

分析師在文末更表明,目前加密市場處於整合階段,還在等待美國新政府的監管政策出臺。然而,由於政府可能優先處理關稅及移民議題,加密貨幣相關政策的落地可能需要時間:監管的推遲可能導致市場波動性增加,尤其是在科技股領域波動時,加密市場更易受到影響。

然而,上述觀點與該銀行執行長的想法則有些出入,Jamie Dimon幾天前才在訪談上批評比特幣,稱其缺乏內在價值,並其與洗錢及惡意軟件等非法活動的高度相關。不過,他說詞反復的個性,大傢似乎早已司空見慣。

以上就是摩根大通預測:比特幣主導地位將延續至2025年的詳細內容,更多關於八大因素鞏固比特幣地位的資料請關註腳本之傢其它相關文章!

原创文章,作者:fanbi,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fanbi.net/btc/13740

Like (0)
fanbifanbi
Previous 2025年2月19日 上午8:23
Next 2025年2月19日 上午8:25

相关推荐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