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erclear如何運行?一文解讀Everclear首個鏈抽象清算層

Everclear如何運行?一文解讀Everclear首個鏈抽象清算層!過去幾周裡,我們逐步深入探討瞭鏈抽象層的各個組成部分,重點分析瞭權限層和求解層。權限層是用戶與之交互的接口,用戶可以通過統一的餘額來表達特定的意圖(即他們想要的結果)。求解層則由鏈外的高級參與者組成,他們的職責是盡可能高效地執行這些用戶意圖。

我們需要記住,求解者將會是代表終端用戶在區塊鏈上進行交易的實體。因為鏈抽象的目標是讓用戶體驗與使用傳統的Web2應用沒有差異,換句話說,用戶不應該意識到自己正在與區塊鏈互動。

Everclear如何運行?一文解讀Everclear首個鏈抽象清算層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解釋瞭求解者通常會使用自己的流動資金為用戶墊付,從而加快執行速度。現在讓我們通過一個例子來回顧這個過程:

  • 假設Alice想要將100 USDC從Polygon鏈橋接到Base鏈。
  • 求解者Bob為瞭盡可能高效地完成Alice的意圖,與其他求解者競爭執行任務。
  • Bob使用他在Base鏈上的資金,直接為Alice墊付瞭100 USDC,因為他在多個鏈上都有持有流動性資金。

此時,Alice已經在Base鏈上獲得瞭100 USDC並可以立即使用,但Bob的100 USDC卻留在瞭Polygon鏈上。這就產生瞭所謂的“資金再平衡問題”。下面就和腳本之傢小編一起詳細瞭解下吧!

跨鏈意圖清算層(Everclear)是什麼?未來價值如何?

跨鏈意圖,聽著美好但被"再平衡"所困

這一切要從鏈抽象和跨鏈意圖本身的出發點說起。

跨鏈意圖(Cross-Chain Intent)指的是,用戶希望在不同區塊鏈之間無縫操作和轉移資產的願望。

你也不用關心自己在哪條鏈,從A到B,想做就能做成。

但現實情況是,這一願景聽起來非常美好,但想做和能做之間還有距離。

首先,跨鏈流動性碎片化嚴重。從用戶視角看,不同區塊鏈上的資產被分散在各個獨立的鏈上,導致用戶在進行跨鏈操作時需要面對復雜的流動性管理問題。

Everclear如何運行?一文解讀Everclear首個鏈抽象清算層

其次,資金在不同鏈之間的"再平衡"成本高昂。

什麼是再平衡?

從B端視角看,再平衡指的是在不同區塊鏈之間調配資金,以確保每個鏈上都有足夠的流動性支持用戶交易。

由於每個鏈的需求和供給不斷變化,這就意味著跨鏈橋和流動性提供者需要頻繁在鏈之間轉移資金。為瞭有效地"再平衡"各鏈資金, 你可能需要與橋接器、聚合器、CEX、OTC 以及每個受支持的鏈和資產的任何其他可用流動性來源集成。

這些操作不僅復雜,而且需要支付高額的交易費用和橋接費用。

而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終這個費用肯定會轉嫁到用戶頭上,於是你跨鏈的體驗和成本可能都不太友好。

於是,鏈與鏈之間,局部流動性之間,每個人都在玩一場PVP遊戲。

大傢迫切需要一個辦法,能夠協調鏈間的資金流動和結算,搞定這個再平衡問題。

再平衡問題

在完成訂單後,求解者面臨的挑戰是如何將其資金重新平衡到其操作所需的鏈上。目前,他們依賴中心化交易所(CEX)和跨鏈橋來完成這個過程。然而,Everclear發現,大約80%的再平衡活動是可以相互抵消的,從而減少瞭不必要的交易。

Everclear如何運行?一文解讀Everclear首個鏈抽象清算層

回到我們的例子:理想情況下,Bob希望將他在Polygon上的100 USDC轉回Base鏈,因為他預計更多的訂單流和收入將來自Base鏈。然而,在當前環境下,Bob需要手動將這些資金從Polygon橋接回Base鏈,這將產生橋接費用並導致額外的時間延遲。這些操作成本削減瞭Bob的利潤,最終可能會導致終端用戶支付更高的費用。

然而,求解者之間的競爭在於速度和成本:誰能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費用完成用戶的意圖。這意味著求解者隻能收取一定的費用,因為總會有其他更大的公司或實體能夠承擔這些持續的橋接費用(他們的交易量足以抵消這些費用)。不僅如此,大型公司可能甚至會有自己的團隊(根據交易量)來手動處理這些資金的再平衡(即進行實際的橋接操作)。

最終,這個問題導致求解者的日益集中化,隻有擁有足夠資源的求解者才能承擔再平衡所帶來的高額成本。

為瞭應對這一日益嚴重的集中化問題,鏈抽象堆棧需要一個新組件:清算層。

清算層

清算層作為一個去中心化網絡,負責協調鏈間流動性的凈額結算。通過幫助求解者、去中心化應用(dApps)、做市商及其他參與者處理流動性再平衡,清算層消除瞭手動再平衡的需求,並大幅降低瞭整體成本。

回到我們之前的例子:Bob不再需要手動將他的100 USDC從Polygon橋接回Base,清算層會自動為他進行流動性凈額結算,從而消除昂貴且耗時的手動操作流程。

實際上,“清算”這個概念並不新鮮,它在傳統的Web2金融行業中非常普遍。

支付領域的清算:VISA

當Visa進行交易凈額結算時,實際上是在計算特定時間段內(例如一天)所有相關方(銀行、商戶和客戶)之間的最終餘額。與其為每筆交易逐一轉移資金,Visa會將這些交易批量處理,計算每一方所欠或應得的凈額。

讓我們看一個例子:

  • 客戶A(Alice)使用Visa向商戶1購買瞭100美元的商品。

  • 客戶B(Bob)使用Visa向商戶2購買瞭50美元的商品。

  • 客戶C(Charlie)使用Visa向商戶1購買瞭75美元的商品。

這些是獨立的交易,但Visa不會分別處理每筆交易,而是將它們合並到一個批次中。

在一段時間後,Visa會匯總所有發生的交易。

  • 商戶1應得175美元(因為客戶A花費瞭100美元,客戶C花費瞭75美元)。

  • 商戶2應得50美元(因為客戶B花費瞭50美元)。

Visa不需要分別將100美元和75美元轉給商戶1,而是直接說:“商戶1總共應得175美元。”

這種將金額合並並處理凈額的過程就稱為凈額結算(Netting)。

在凈額結算之後,Visa會在相關方之間結算這些凈額(商戶將收到存入其銀行賬戶的資金)。

引入Everclear

Everclear是Web3中的首個清算層,允許任何求解者、做市商或意圖協議接入網絡,利用其清算和再平衡功能。

盡管Everclear在今年年初才首次推出,但其背後的團隊已經存在瞭多年,Everclear前身是跨鏈橋接協議Connext——它是第一個提出“鏈抽象”概念的項目。

雖然Connext在其領域取得瞭一定成功,但團隊意識到在鏈抽象領域中還有一個未被充分探索但非常關鍵的環節——清算。到瞭2024年6月,Connext重新品牌為Everclear,成為第一個Web3清算層。

Everclear的清算層直接解決瞭求解者在流動性再平衡中面臨的成本和復雜性問題。通過協調跨鏈的流動性凈額結算、再平衡和結算,Everclear據稱能夠將操作成本降低多達10倍,從而使求解業務變得更加經濟可行,並且讓更多參與者能夠負擔得起。

回到我們最初的例子,這意味著像Bob這樣的求解者將不再需要手動將資金橋接回他們偏好的鏈上。相反,Everclear會自動處理這個過程,不僅對Bob如此,對所有利用清算層的求解者也是如此。

簡而言之,Everclear負責以下工作:

  • 凈額結算(Netting):凈額結算是指聚合和抵消多筆交易,以盡量減少實際的資金流動。例如,如果有100美元從鏈A流向鏈B,同時有80美元從鏈B流向鏈A,那麼在凈額結算後,實際上隻需要從鏈A到鏈B轉移20美元。

  • 再平衡與結算(Rebalancing & Settlement):理想情況下,求解者的餘額應在不同鏈上不斷調整。當求解者的資金在某條鏈上被用於在另一條鏈上執行意圖時,必須通過再平衡和結算來恢復其初始餘額,並在相關鏈之間結清任何未結算的金額。

Everclear 如何運作

Everclear 采用瞭 Hub-and-Spoke 模型。在這個模型中,各個區塊鏈網絡(如 Ethereum、Arbitrum 或 Optimism)充當“輪輻”(Spokes),而一個集中的“輪轂”(Hub)則作為核心 清算鏈——在 Everclear 中,清算鏈是它的 Rollup。

Everclear 架構的核心是 意圖匹配(凈額結算)機制,該機制旨在通過減少不必要的資產轉移來優化鏈間資產的流動。這一系統通過在輪轂上匹配能夠相互滿足的意圖來實現。

凈額結算示例:

  • Alice 想將 100 USDC 轉移到 Arbitrum。

  • Charlie 想將 70 USDC 從 Arbitrum 轉移到 Ethereum。

Everclear 的系統會將這些意圖進行匹配,並通過凈額結算處理交易,即隻需要將 30 USDC 從 Ethereum 轉移到 Arbitrum(100 – 70)。通過凈額結算,Everclear 減少瞭多筆大額代幣轉移的需求,降低瞭成本和延遲。

在每個 周期 結束時,Everclear 會最終進行結算。也就是說,實際上需要跨鏈轉移的 30 USDC 會被結算,以償還先行墊付流動性的求解者。最終,Everclear 在凈額結算後將 30 USDC 返還到求解者在 Ethereum 上的賬戶中。

這種流程使得求解者能夠專註於流動性管理和機會,而不是手動進行跨鏈資金轉移或橋接。

Everclear 的架構:

  • Rollup 框架:Arbitrum Orbit。

  • Rollup 即服務(RaaS)提供商:Gelato。

  • 消息傳遞:Hyperlane AVS(通過 EigenLayer)——在 AVS 完全上線之前,Everclear 將依賴於 Hyperlane 的驗證者集群。

  • 數據可用性:EigenDA——Everclear 將首先使用 Gelato 的數據可用性委員會(DAC),並逐步過渡到 EigenDA。

通過集中處理跨鏈流動性的再平衡和結算,Everclear 減輕瞭求解者的操作負擔,使求解流程更加高效。上周,Everclear 正式在 主網 上線,成為 Web3 市場中的第一個清算層。

Everclear:用"凈額結算"來協調鏈間流動與結算

Everclear 給出的辦法是,凈額結算。

這個詞聽起來有點難理解,但下面這個例子可以讓你很容易明白它的思路。

Connext 之前在統計時發現,觀察區塊鏈之間的全球資金流動,平均約80%的日常進出鏈的流量可以被凈額化。

說白瞭,就是一進一出可以被抵消掉。

每天每轉入鏈上1美元,就會轉出0.8美元。

Everclear如何運行?一文解讀Everclear首個鏈抽象清算層

那麼,你轉入,我轉出,這2件獨立的事情實際上讓某個鏈整體上凈流入瞭0.2美元,但你我之間還在各自為戰。

如果可以通過讓現有參與者更容易地協作,不就能增加某個鏈上的資金凈儲備,從而解決上文所說的再平衡問題嗎?

所以,Everclear 給出的凈額結算是一種優化資金流動的方法,它通過集中計算多個交易的凈值,減少瞭不必要的資金轉移。

如果用戶A需要將資產從鏈X轉移到鏈Y,而用戶B需要將資產從鏈Y轉移到鏈X,Everclear可以通過凈額結算直接在鏈X和鏈Y之間進行內部調整,無需實際轉移資金,從而大大降低瞭交易成本和復雜性。

Everclear如何運行?一文解讀Everclear首個鏈抽象清算層

具體來看,Everclear的工作原理如下:

集中協調:Everclear系統會收集和分析所有參與者的跨鏈交易需求,找到可以互相抵消的交易對。

凈額結算:通過計算這些交易的凈值,Everclear在鏈之間進行內部調整,減少實際的資金轉移。

流動性管理:Everclear通過智能合約和算法,自動管理和調整不同鏈上的流動性,確保每個鏈上都有足夠的資金支持用戶交易。

一個小例子可以更好的說明這種方法的好處。

Alice想將100個DAI從Polygon鏈轉移到Gnosis鏈

Alice通過一個支持Everclear的跨鏈協議發起交易,將100個DAI從Polygon鏈轉移到Gnosis鏈,Everclear系統會計算並優化這筆交易的執行方式。

凈額結算:Everclear系統會檢查整個網絡中的資金流動情況,發現如果有Bob在Gnosis鏈上也想將100個DAI轉移到Polygon鏈,那麼這兩筆交易可以互相抵消。

最終,Alice的100個DAI在Polygon鏈上被鎖定,而Bob的100個DAI在Gnosis鏈上被鎖定,然後系統在兩條鏈上分別釋放等值的DAI給對方。這減少瞭實際的資金轉移。

項目生態定位和未來價值

瞭解Everclear的原理後,再來看看它在鏈抽象中所處的生態位置。

Everclear如何運行?一文解讀Everclear首個鏈抽象清算層

在模塊化大行其道的今天,權限層、拍賣和求解器各司其職,共同來解決跨鏈意圖的問題。

Everclear把自己定義成清算層,位於上述3層之下,為意圖協議及其之上的求解器提供無縫流動性。

這個做法有點像VISA,為商傢和機構的交易業務提供清結算。

在官方博客中,項目認為自己在這個生態位上的優勢是:

通過凈額結算交易,Everclear 將結算成本和復雜性降低瞭多達 10 倍;

支持可編程結算,允許任何人在消息傳遞協議、代幣標準、規范橋以及用於結算用戶的任何其他機制之間建立連接並進行協調;

為新鏈提供無需許可的流動性,這可以作為基於意圖的橋梁和鏈抽象應用程序啟動支持的基礎。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Everclear也采用瞭Rollup的設計。

項目采用Arbitrum Orbit rollup,並使用 EigenDA 與 Gelato RaaS 合作。最終充當一臺共享“計算機”,為構建在其之上的協議和求解器生態系統提供最佳清算結算服務。

圖片

用戶(意圖協議、解決者、CEX、做市商等)通過將資金存入部署到每個支持鏈的網關合約來使用 Everclear。然後,Everclear Rollup 使用 Hyperlane 及其底層 AVS 批量讀取每個網關的狀態。

目前,Everclear 測試網已上線,並已準備好與求解器、做市商和意圖協議集成。

而在品牌層面,Everclear將淘汰Connext 成為新品牌, 但 NEXT 將還會是 Everclear 的原生代幣,主網將於第三季度初啟動。

同時作為一個拉動多方合作的結算層,Everclear 已經拉到的合作夥伴如下圖:

總體來看,Everclear不僅在技術上實現瞭跨鏈流動性的優化,更在生態系統中扮演瞭關鍵角色。

拉上大傢一起玩,對大傢都好的策略,顯然是當前加密市場大傢尋找金鏟子和抱團取暖情況下的上佳選擇。

隨著主網的即將上線和進一步的技術迭代,Everclear有望成為跨鏈結算的標準解決方案,在 DeFi、支付和借貸等方面帶來新玩法。

隻不過,當前的流動性或許並沒有那麼多,熱點全在Meme上,何時跨鏈需求才能旺盛,Everclear 這類項目才會有更加自洽的可能。

總結

在更廣泛的鏈抽象領域中,Everclear 被納入 Frontier 的 CAKE 框架,作為 清算與結算層 的一部分,幫助完成整個抽象過程。

  • 權限層 允許像 Alice 這樣的用戶通過統一餘額表達跨鏈操作意圖,提供類似 Web2 的用戶體驗。

  • 求解層 執行這些用戶的意圖,通過與不同的區塊鏈進行交互。

  • 最後,清算與結算層 通過管理求解者所在鏈之間的流動性再平衡和資本結算,優化求解過程。

鏈抽象並不是單一的產品或協議,而是多個團隊和層級之間的協作,旨在為用戶提供無縫的使用體驗。目標是讓用戶在與區塊鏈應用程序交互時,甚至意識不到他們在使用區塊鏈技術——將 Web2 的簡潔體驗帶到 Web3 的去中心化應用中。

以上就是腳本之傢小編給大傢分享的shiEverclear如何運行?一文解讀Everclear首個鏈抽象清算層的詳細介紹瞭,希望大傢喜歡!

原创文章,作者:fanbi,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fanbi.net/btc/4548

Like (0)
fanbifanbi
Previous 2024年10月26日 下午2:48
Next 2024年10月26日 下午2:50

相关推荐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