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BitVM的信任最小化BTC橋和開創比特幣可編程未來

對比特幣構建者和研究者來說,過去大半年的沉寂並非毫無收獲,無論是 BitVM 開源領域的研究進展,還是信任最小化比特幣橋產品落地都值得重點關註。

首個基於 BitVM 范式構建的比特幣二層解決方案Bitlayer邀請到 ABCDE 投研合夥人老白、Web3Caff 資深研究員五月、鏈捕手 BD 負責人 raychief.eth、開發者 WongSSH 和北大區塊鏈協會副主席 CH999.eth,以《Bitlayer Finality Bridge: 基於BitVM的信任最小化比特幣橋之路》為主題進行瞭一場關於比特幣擴容、BTCFI 和未來機遇的深入對談。

基於BitVM的信任最小化BTC橋和開創比特幣可編程未來

本次 Space 討論的話題包括:

  • 比特幣價格波動與 2025 年比特幣生態預判,以及重點賽道與機會分享

  • 關於比特幣 L2 的不同方案探討,尤其是安全性和擴展性權衡分析

  • BitVM 技術范式:BTC 橋分類與 BitVM 橋落地進展

  • 比特幣 L2 發展趨勢與市場機會。

raychief.eth:大傢好,我是本次 Twitter Space 活動的主持人 Ray。今天是中國農歷的元宵佳節,首先祝大傢元宵節快樂,感謝大傢在這樣一個美好的日子參加我們的 Twitter Space 活動,我們今天的主題是探討基於BitVM的信任最小化比特幣橋之路。非常榮幸給大傢介紹今天的嘉賓,參與本次分享的嘉賓包括 Bitlayer 的聯合創始人 Kevin He、ABCDE 投研合夥人老白老師,Web3Caff 的研究員五月老師,開發者同學 WongSSH,以及北大鏈協的副主席 CH999。請各位老師依次開麥自我一下介紹,謝謝。

Kevin:首先感謝主持人,也祝大傢元宵節快樂。我是 Bitlayer 的聯合創始人 Kevin,我們致力於在比特幣上實現 BitVM,目前有好消息分享給大傢,謝謝。

老白:大傢好,我是 ABCDE 的投研合夥人老白。ABCDE 是在比特幣生態投資比較積極的基金,除瞭 Bitlayer 之外,還有 Solv、Unisat、Babylon 和 Lombard 等項目都是我們在比特幣生態的佈局。BMAN 和杜總都是 Crypto OG,我們對於整個比特幣生態持相對樂觀和看好的態度。感謝大傢。

五月:大傢好,我是 Web3Caff 的研究員五月。我主要研究 L2 的擴容以及公鏈生態研究,最近我關註鏈抽象和 AI Agent 兩個領域,很高興今天和大傢交流,探討比特幣生態的最新進展。

WongSSH:大傢好,我是 WongSSH。我自己是 Solidity 工程師,在2024 年下半年學習瞭Taproot 和閃電網絡的知識,也一直在關註 BTC L2 生態,目前主要關註 DeFi 領域以及以太坊鏈底層的進展。謝謝大傢。

CH999:大傢好,我是北大區塊鏈協會的副主席 CH,也是 Talkchain 的研究員。我們會做研報輸出,以及把研報分析做成視頻在 YouTube 發佈。我個人對鏈上應用產品研究較多,在 DeFi 領域有一定的經驗。感謝各位。

比特幣 2025 年發展預判與佈局

raychief.eth:非常感謝各位嘉賓的精彩開場。我是來自 ChainCatcher 和 RootData 的 Ray,作為活動主持人,我希望提出一些問題來引導討論。最近比特幣價格經歷瞭較大的波動,回調和反彈,各位嘉賓對於比特幣 2025 年的表現和整個 BTC 生態的發展有何觀點或佈局?大傢也可以談談自己正在關註的賽道和機會。

Kevin:從技術角度來看,經過過去一年的發展後,之前完成融資的項目在方向或許諾已經有所落地。比如我們推動的 BitVM 在一年後終於取得瞭較好的進展。我覺得過去一年很多業務模式也跑瞭出來,包括比特幣的各種資管需求,實際上也有瞭實打實地落地。

對於Bitlayer 來說,我們的戰略是通過實現 BitVM 這樣的技術來確保 BTCFI 發生在去中心化的世界裡。重點就是解決 BTC 持幣人的資管需求,包括獲取收益、風險管理、獲取流動性和其他投資需求。這些在鏈下已經存在,我們想要做的就是通過最新一代的安全擴展技術讓它在鏈上發生。謝謝。

raychief.eth:謝謝 Kevin 總,確實讓鏈下技術在鏈上發生也是整個比特幣生態的一個初心。接下來想問問各位對於2025年的比特幣有什麼看法,從老白老師開始。

老白:說實話最近我主要在看AI,因為在10、11、12月這三個月,AI Agent這個賽道占據瞭主導。1 月份這個賽道有點被創和整個熊市摧毀瞭一下。但 AI 目前來說還是最大的賽道。對於 BTC,剛剛已經提到我們 portfolio 裡已經投資瞭很多項目,所以 2025 年我們對 BTC 生態的觀點更多是觀察和等待。

我個人可能會主要關註三條線。一個是 Solv 為代表的 BTCFI,這可能跟美股的 BTC ETF 和 TradeFi,即傳統和鏈上的結合作為一個大的方向。第二個方向是以 Bitlayer 為代表的 BitVM 的鏈上技術,看看能否刺激比特幣鏈上的 transaction。因為從長遠來看,BTC 不可能完全在不斷地減半後維持這樣的安全成本,或者說安全預算。關於如何激活鏈上的 transaction,我們做瞭無數的嘗試,包括之前的大區塊,包括去年的 Ordinals、符文、銘文等等。目前來看,第三次嘗試可能是BitVM,從比特幣的百年大計長遠觀點來看,這是必須要關註的。

最後一條線 Taproot Assets,之前一直有關註 Taproot 和 RGB,但後者目前的進度依然非常緩慢,反而是 UTXO Stack 的 RGB++做得相對快瞭很多。最近 Tether 決定用 Taproot Assets 發行 USDT,這對於 Taproot Assets 本身也是一個比較大的利好。綜上,我個人或者說 ABCDE 目前就是關註 BitVM、Taproot Assets,以及 BTCFI 這三個比特幣的大方向。

五月:從政策監管角度來看,我們可以發現比特幣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已從小眾投資標的上升為國傢層面的儲備資產。各國監管政策逐步完善,尤其在合規性方面。2025 年比特幣可能面臨更嚴格的監管,這也意味著它將變得更加主流。監管的清晰性有助於消除市場的不確定性,吸引更多機構參與。比特幣價格也會更穩定。

接下來,我們討論市場生態方面的事情。2025 年比特幣不僅是價值存儲資產,隨著 BTCFI 的加速,比特幣將逐漸轉型為金融工具。去中心化平臺的興起推動瞭流動性和高效的金融工具,使比特幣不僅用於價值存儲,尤其在借貸等領域。隨著合規化進程加快,收益型衍生品將大大豐富比特幣的金融生態。比特幣市值占 Web3 幣圈的半壁江山,如果能解放其流動性,我看好未來賽道的發展。

WongSSH:我從 2024 年開始關註比特幣生態,當時有各種技術方案,我認為 BitVM 是一個非常好的方案。但由於一段時間沒有關註,最近我又看瞭 BitVM,發現 BitVM 相比於之前有瞭很大進步。之前我曾一度認為 BitVM 是無法實現的,但到瞭 BitVM2 版本開始有瞭真正的實現。

我認為比特幣生態在 2025 年還會有一輪發展。因為 2024年很多技術方案在我看來在技術上沒有很高的高度。我個人更看重比特幣的跨鏈橋,當然還有一個方向是比特幣 CDP,他們可以釋放比特幣的流動性,比如構建一個真正鏈上的微策略,可以通過比特幣作為抵押品去接觸更多穩定幣,印穩定幣,然後用穩定幣繼續購買比特幣,實現用穩定幣給比特幣加杠桿的策略。這是我的觀點。

CH999:大傢好,之前我參與比特幣生態挺多,但最近不太參與,因為在牛市中鎖定流動性過久不是明智之舉。所以我個人策略是使用 BTC 進行期權操作。對於整個比特幣生態,我個人持觀望態度,因為比特幣牛市並不等同於比特幣生態的牛市,兩者目前還沒有形成強綁定狀態。

比特幣生態包括二層網絡及其他應用能否最終落實,還是隻是一個泡沫,這需要看鏈上數據,是否有真實應用、真實收益和真實用戶。我們希望看到比以太坊、Solana 更創新或不同的應用體系,比特幣生態能否出現有代表性的應用,吸引更多用戶,這是我個人更加關註的點。如果沒有真正的爆發性應用出現,我可能會保持觀望態度,因為在這輪周期中,市場似乎沒有為去中心化概念買單。當然安全很重要,但安全似乎不再是這輪周期的主旋律。比如我們可以看到 Solana 的崛起,它比以太坊更不中心化;以 Hybrid Liquid 為例,它被調侃為單機鏈,但能吸引更多用戶和賺取更多費用收入。所以對我個人來說,會更期待比特幣生態之後能打出除去中心化、更安全之外的其他牌,這樣才能盤活整個生態,讓我從觀望態度轉向更看好的態度。這是我目前的觀點,謝謝。

比特幣擴容:安全性與擴展性間的權衡

raychief.eth:確實,比特幣生態的安全性是其擴張的基礎。接下來,各位嘉賓對於比特幣擴容的看法,特別是在安全性和擴展性之間的關系。目前已經上線的比特幣 Layer 2 解決方案包括側鏈、RGB、閃電網絡,以及我們今天討論的 BitVM。請各位嘉賓分享你們對這些不同方案潛力的看法,以及你們對未來發展方向的選擇。比如從投資人的角度,你們是如何評估這些方案的優劣。謝謝。

Kevin:我想先回應一下之前嘉賓的觀點。讓我們先看一下觀察到的一些現象,市場對 WBTC 的 FUD,包括 MakerDAO、Coinbase 的移除等事件說明市場對安全性、BTC 底層包裝手段的擔憂仍然存在,市場對更安全、更可信賴的比特幣包裝解決方案還是有需求。BitVM 的第一個落地就是解決這一問題。

另一個現象是,在這輪市場與比特幣相關協議裡,鏈上質押的 BTC 數量顯著增加,包括許多以前未曾在鏈上質押的比特幣。無論是原生的比特幣還是 Yield 協議中的比特幣,加起來可能接近 10 萬個。這些比特幣出現在鏈上是一個趨勢。以前用戶將 BTC 放在冷錢包一方面是因為沒有使用場景,另一方面也因為人們不太想通過KYC的方式將比特幣存放在交易所。但現在,一些協議允許用戶在鏈上質押比特幣以獲得一部分收益。從與大戶的溝通來看,讓其將之前在冷錢包的持倉從 10% 換成 5% 是能夠被接受的。

結合這兩點,我們認為能夠解決基礎安全問題的前提下,給用戶一部分收益,我們有希望激活這部分比特幣並放到鏈上。同時,我們在這一輪市場中也看到瞭新買傢入場。華爾街這些持倉本質上是把 BTC 當做一個大眾商品來看待的,他們有非常強的獲取收益的沖動。包括我們的投資方富蘭克林在內的客戶中,微策略也是其中之一,無論是在鏈上還是鏈下,他們都有尋求收益的強烈需求。基於這樣的用戶需求,我們認為比特幣生態在接下來的一年中將有良好的表現。

關於比特幣擴容的安全性與擴展性的關系,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圍繞比特幣,它的安全性和應用場景之間存在一定的矛盾。例如,你可以選擇擁有豐富的應用場景的側鏈,或者隻能進行簡單轉賬應用,如閃電網絡或 Taproot Assets。這裡存在一個trade off:要麼你覺得很安全但功能有限,要麼你擁有足夠的應用場景但安全性存疑。我們想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結合這兩個特性,或者說 BitVM 怎麼Combine 這兩個特性,讓它既能無需信任(trustless)或最小化信任(trust-minimized),又能支持編程(programmable)。這一點非常關鍵。我們也可以看到,比特幣社區中有許多擴容方案,我剛從 Satoshi roundtable 回來,這個問題也是百傢爭鳴。

從一個開發者或用戶的角度看,我認為任何鏈或方案的好處都必須讓用戶或開發者能夠感知。如果感知不到,那麼可能就是白費功夫,或者說投入不對稱的資源。例如,隨著用戶規模的擴大,大傢對去中心化的堅持可能不再那麼強烈,這導致像 Solana 這樣的高性能鏈受到追捧。因此,我得出的結論是,無論是進行擴容還是其他任何事情,都必須讓用戶和開發者能夠感知到,這一點非常關鍵。

我們再來看,在眾多的擴容方案中,我們需要瞭解用戶和開發者真正需要什麼。開發者希望他們的現有工作,無論是在 SVM 還是 EVM 上的東西都能無縫遷移,並且無限遷移到新的基礎庫和安全實踐中。如果需要開發者學習一個新模型,那還需要提前告知有何好處,這樣他們才願意投入時間去學習這個新模型。

在當前這個百鏈爭鳴的時代,與 2010 年隻要開發出產品就會有人使用已經完全不同。在這個周期中,很明顯,大傢追求的是財富效應,搞技術或者說技術很難讓大傢感知。基於這些觀察和結論,我們從一開始就選擇瞭 BitVM 這條路線,因為它對開發者最為友好,它僅作為一個驗證組件,困難的事情交給我們這些實現 BitVM 的團隊實現。

這種友好的做法意味著應用可以兼容任意的虛擬機,理論上可以支持任意的 VM,包括 EVM 和 SVM,這對開發者來說非常友好。對於用戶而言,這意味著他們有瞭更安全的手段和收益機會,自然也就更願意將資金投入到鏈上。

最後,總結一下,當前確實存在安全性和應用場景之間的 trade off,BitVM 就是為瞭解決這種 trade off,我們一開始就認為,BitVM 能夠在讓用戶和開發者都能感知的前提下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這也是我們選擇這條路線的原因。

老白:我這邊從投資機會角度分享一下。我們最開始投 Merlin 是一個短期擴容方案的押註,因為 Merlin 類似 Polygon,說白瞭它就單純是一個側鏈,但它是 EVM,所以非常容易遷移和擴展,這是當時的短期解決方案。Taproot Assets,以及 RGB 和 RGB++,我們認為是更 Bitcoin native 的解決方案,可能需要比 BitVM 更長的時間去做驗證或市場PMF探索,所以我們投瞭 UTXO Stack,也是基於 RGB++,是在這個超長期比特幣解決方案上做的佈局。中期佈局的核心在於探索或押註在於 Solv 和 Bitlayer。Solv 主要在 BTCFI 領域,我們對Bitlayer還沒有 100% 確定得準。

回應 Kevin 的說法,我們需要一個更好的 WBTC,或者說利用 BitVM 技術構建一個橋梁,安全地將BTC橋接到其他地方,無論是 Web2 還是 Web3 的各個鏈。這可以基於 BitVM 技術,還是說我們應該模仿以太坊和 Solana,基於BitVM 做一個純粹的擴容方案,讓一條鏈或者說L2運行起來,支持借貸、Dex、穩定幣等各種 DApp,然後單純利用比特幣Layer 1的安全性。說實話,我到現在都還沒有 100% 判斷得準,隻能說走一步看一步。但不管哪條路徑,BitVM 技術都是最值得深入探索的大方向,因為不管哪一條路徑,你都需要這麼一個BitVM的方式保證安全性,或者說給予用戶信心去上面跑應用生態,或者說單純將 BTC 包裝成 XXBTC 並橋接到其他地方。這是我從投資機構的角度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五月:我想強調一下剛才 Kevin 總說的安全性問題。在 BTC 領域,最初出現瞭很多 EVM 側鏈解決方案,它們實質上是 EVM 鏈通過跨鏈橋去解鎖比特幣的流動性。我個人看法是,這種模式在安全性方面存在明顯問題,相較於我們之前討論的 BitVM,顯得較為脆弱。我認為 BTCFI 的重要性超過瞭 BTC L2。BTC L2 需要首先解決安全性問題,隻有解決瞭安全性問題,才能吸引更多資金,使得 BTC 在 Web3 領域占據半壁江山的資產得以在鏈上增值,這一點至關重要。盡管一些 EVM 側鏈項目生態發展迅速,但它們的生命周期可能較短。從長遠來看,我們需要在安全和生態之間尋求平衡,這是我想強調的問題。

WongSSH: 作為開發者,我最初看到比特幣的一些 EVM 策略擴容方案時,當時在看他們的文檔時,發現這些方案在安全方面沒有非常好的解決方案,所以也沒有去參與任何比特幣 EVM 側鏈項目。RGB++和閃電網絡是我之前研究過的內容。當時我正在研究 Taproot,因此也順帶瞭解瞭這些技術。從開發者的角度來看,這些理論非常復雜,且包含大量我不熟悉的術語,由於我當時主要做EVM智能合約開發,所以對 UTXO 系統並不是特別熟悉,所以我當時補瞭大量的課,以便更好地理解 RGB++和閃電網絡。

我感覺它們相比於以太坊基金會的開發更加固化,沒有非常激進的創新,很多甚至沒有一個 credit star,隻能看到它的理論,如果自己要跑一些東西,並沒有一個非常好的開發框架讓我去做這些事情。對於 BitVM,我最初接觸到的是 BitVM0,發現其非常復雜,我花費瞭很長時間研究 BitVM0 的各種類型設計,最終仍未完全看懂。後來再看的時候就是 BitVM2 瞭。相比 BitVM0,我至少能夠看懂很多瞭,也有可能是因為我對 UTXO 更加瞭解瞭。所以對於 BitVM2 來說,我感覺它開始具有實際應用的可能性。再後來,瞭解到 Bitlayer 團隊在博客中宣佈他們已經解決瞭 BitVM2 中的大部分技術問題,在我看來 BitVM2 就成為一個更有趣的方向。以上是我作為開發者的觀察和體會。

CH999:一開始我們看比特幣生態所謂的 L2 的時候,會覺得它是一個容易做成的產品,用多簽錢包做成公鏈,快速吸引開發者在上面做交易所、借貸協議等,但它的生命周期註定比較短。畢竟要服務於比特幣的用戶,大傢肯定還是很看重安全,但如果僅僅是用多簽錢包所做的一條公鏈的話,安全性不足夠。這充分必要條件不足夠的話,那它就比較難走得更加長遠。我非常認同剛才有一位嘉賓所說的 RGB 和 BitVM,這兩者就是 RGB,它可能研發周期會更加長,如果投註 RGB 的話是對於長期比特幣生態的一個投註,近期也確實看見瞭 BitVM 技術上有更多的突破。這兩個我都是覺得是更加成熟且安全的比特幣生態的解決方案,BitVM 目前的開發進度是比較令人期待的,這是我個人對於這些不同技術方案的理解。謝謝。

BitVM技術范式落地與展望

raychief.eth: 剛才嘉賓們討論瞭很多關於 BitVM 的一些細節和展望,那我們下一個問題繼續圍繞 BitVM 話題。包括我們的聽眾在內,所有嘉賓應該都會非常關註 BitVM 技術范式,大傢可以開麥去聊一下自己是怎麼看待 BitVM 和落地應用的前景,以及它為能夠為整個行業帶來哪些變化。我們還是從 Kevin 總開始。

Kevin:在決定投身做 Bitlayer 項目之前,我們一直在幫 ABCDE 看項目,當時我們就想如果在比特幣上構建一個二層網絡,按照我們這幾年在L2的經驗,核心是在鏈下進行的計算或狀態轉移需要在鏈上得到驗證。理論上,無論在哪一層或哪個主鏈上獲得驗證,並驅動相應的動作,比如Slash或緊急模式下的贖回這種逃生艙模式,都意味著該鏈理論上繼承瞭母鏈的安全性。這一模型已被廣泛理解並經過時間檢驗。

基於這樣的理念,我們尋找在比特幣上實現驗證的可能性。一開始的確沒有方案,幸運的是,在2023年10月左右,我們註意到瞭 Robin Linus 的論文,他們的白皮書提出瞭一種在比特幣上實現欺詐證明或者OP的方式,本質上是一種驗證手段。

我們認為其最大的價值在於幾個方面:首先,它無需分叉,這是最重要的特點。如果需要分叉,那麼實現這一目標將遙遙無期,大量基於這些操作碼的協議很難落地。一開始我可能會比較樂觀,按照歷史經驗比特幣分叉升級的時間也快到瞭,但一年過去瞭,我自己也做瞭 Research 發表在社區裡,發現事情並不樂觀。於是我們最初的判斷——無分叉特性的重要性——是正確的。OP 模型或在比特幣上實現欺詐證明的模型非常清晰,易於理解。由於大傢已經受過多年的教育,不需要重新理解什麼是 rollup、OP、Validity Proof 等概念,這對於開發者和用戶教育來說也相對容易。這是我們選擇這個方向的一個重要原因。

接下來,我們考慮它能帶來哪些變化。由於它是一種在比特幣上無分叉實現驗證的手段,理論上鏈下進行的任何計算都可以得到驗證。第一個是我們討論的橋,無論是如今還是出金,尤其是出金時需要驗證是否有資格或者能力在一層上重新獲得資金。用戶的資金在進入時已經被存放在某個地址裡,那麼這個地址為什麼有權限在用戶出金時將資金給到用戶,以及還剩餘多少資金?合法性也是需要驗證的。剛才提到的 BitVM 就是要在這個場景中落地。

再深入一層,既然它能進行驗證,那麼二層網絡或者鏈上計算理論上也是可以驗證的。也就是說,二層網絡中執行的狀態轉移可以通過BitVM框架在比特幣上進行挑戰性的 Fraud Proof 驗證。這樣,二層網絡就能以這種方式獲得類似於OP的相對以太坊的安全性。這是第二個應用場景。

第三類是一些更原生或明確的應用協議,如 staking、lending、穩定幣CDP等,這些都會受益於這個驗證能力。例如,在staking中,鏈下發生的slash行為可以在鏈上得到驗證並觸發相應的slash。同樣,lending、爆倉等行為也可以在鏈上得到驗證並觸發相應的動作。BitVM的落地將為這些原生協議帶來新的機會。基於這些原生協議的二層網絡和橋接的安全性提升,我相信將會有更多容量的BTC從中心化交易所或鏈下轉移到鏈上,這是非常值得期待,謝謝。

老白:我不是做純技術的,對 BitVM 的瞭解不如Kevin深入。從投資人角度看,BitVM 有點像以太坊最初提出ZK rollup的感覺,它要實現一個完全的trustless,這本質上和以太坊的ZK rollup類似,因為OP算是一個臨時方案,而ZK之後,大傢就完全可以驗證,就變成fully trustless。當有瞭fully trustless的環境之後,你到底想在上面做什麼?或者說今天有些東西因為trust原因我們無法做,或者無法大規模做,從這個大方向去理解這件事就可以。

剛才我也說過,BitVM算是比特幣鏈上的第三次嘗試,大概率可能是最後一次嘗試,繼大區塊失敗、鏈上發資產也失敗的前提是,現在的第三次嘗試大概率是最後一次對鏈上transaction的刺激嘗試。我在想,如果BitVM也失敗瞭,我們還有什麼手段?不管是技術上還是其他思路和方向,我暫時個人想不出來。

我們可以把銘文、符文理解成以太坊的一鍵發幣,一條公鏈基本上最常見的兩件事就是發資產和擴容。BitVM算是一個擴容加trustless的方式,銘文和符文算是發資產。發資產經過一年的炒作後,大傢已經對它脫敏瞭。但到最後可能會有聽眾覺得比特幣什麼都不需要,就單純做比特幣,做它的數字黃金就好。但如果從20年或50年後的觀點看,如果沒有區塊獎勵瞭,我們的比特幣到底怎麼辦?總不可能還指望礦工用愛發電,無區塊獎勵或每個區塊隻有零點零幾個比特幣的時候,還去全網構建這麼大的算力保證比特幣的安全性。到那個時候如果不是BitVM,或者基於BitVM的應用或其他東西來保證鏈上的礦工手續費,由這些 transaction 觸發的礦工手續費,那到底應該是什麼東西來保證比特幣的這些費用?說白瞭就是誰來買單,誰來給礦工交錢去維持比特幣的安全性。除瞭把比特幣轉成POS這一條路之外,我目前隻能看到BitVM這一個思路和方向。應用可能不一定是我們現在想象的應用,但它的必然性反而是一個更加值得考慮的問題。

raychief.eth:老白老師的觀點比較高屋建瓴,甚至可以去展望一下未來比特幣不斷地減半後,可能區塊獎勵降到隻有幾個聰的時候,那個時候整個比特幣生態怎麼辦?鏈上的礦工怎麼辦?BitVM可能也是一個非常可以理解為是終局之戰。那如果是更深從技術和技術角度來講的話,那幾位開發者有什麼觀點?

五月:BitVM的一個落地場景就是去信任的跨鏈橋。我們可以試想一下,因為現在DeFi做主導地位的還是ETH。如果有BitVM橋,我們是不是可以把比特幣的流動性可能成為一個新的DeFi發展路徑的核心,讓比特幣能夠成為DeFi的主導地位,減少人們對WBTC等中心化衍生品的依賴。這是我認為BitVM比較實際的落地場景,未來能激活BTCFI。

WongSSH: 作為開發者,我很早的時候也讀到瞭BitVM0的一些paper和解析文章,當時覺得它有些過於復雜,很難認為它能成為現實,之後我沒有一直關註BitVM。最近看到瞭BitVM2,它相比於BitVM0簡化瞭,我大概能看懂它的整體運行原理。相比於BitVM0,它更多是關於具體實現,而非告訴開發者一個預期,然後讓大傢去實現。目前感覺BitVM2可能即將進入現實,我認為它未來可能會給這個行業帶來很大的變化。

Bitlayer BitVM橋方案的差異化

raychief.eth:我們要期待這種變化,並擁抱這種變化。大傢都提到瞭橋,我們下一個問題要邀請Kevin總這邊給大傢簡要介紹一下基於BitVM的Finality Bridge,以及它和市面上的一些BTC橋相比有哪些優勢或者亮點。

Kevin: 簡單來講,我們是將BitVM在橋場景上第一個落地。在做之前我們也有一些思考,首先比特幣包裝確實存在市場痛點,第二個是它的模型,剛才有位嘉賓提到瞭,橋作為一個比較好的落地場景,成為第一個milestone是非常合適的,因為我們也和社區一起推動這個方向落地。現在我們的產品測試網已經上線一個多月,預計主網也會在近一兩個月內上線。

我們認為,截至目前,比特幣包裝或橋接技術已經發展至第三代。前兩代技術主要基於用戶對大多數節點或多數控制者的信任模型。第三代技術,即我們目前所采用的基於BitVM的模型,其核心在於僅需少數人的信任,具體來說,隻需其中一個operator保持誠實,這一點是其與前兩代技術的重要區別。

具體來說,第一代技術包括常見的MPC和中心化托管手段,其中的代表是WBTC。第二代技術出現在2021年左右,以tBDC為代表,采用POS網絡來決定比特幣一層的多簽行為的方式,最終仍需依賴於網絡共識。無論是通過閾值簽名還是聚合簽名,本質都是建立在多數安全、多數誠實的基礎上,即需要信任POS網絡中大部分節點或大部分staking token都是誠實的基本假設。

第三代技術是我們目前在做的BitVM落地,采用瞭fraud proof或挑戰模型,隻要有一個誠實的操作者,整個橋系統就能保障安全性和活性,因此,從安全性和模型上來看,第三代技術實現瞭質的飛躍。這是BitVM橋相較於以往方案的主要區別。

我們還註意到,致力於BitVM落地的團隊有若幹個,我們在差異化方面也做瞭很多工作。包括我們作為BitVM的核心貢獻者,提供瞭大量組件。此外,我們在工程落地、產品用戶體驗以及資金效率方面也投入瞭大量工作。一個產品從白皮書到最終產品化落地的過程中,存在很大的gap,這涉及到流動性效率問題、多鏈擴展的友好性以及對散戶的友好性問題,這些都是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也是我們的差異化和亮點。謝謝。

比特幣L2發展趨勢與潛在機會

raychief.eth:謝謝Kevin總,接下來大傢可以開麥暢談一下未來是怎樣看待L2和比特幣發展趨勢,以及有哪些機會可以關註。

CH999:我對以太坊L2的參與程度較深,但目前感到有些迷茫。我認為這是以太坊L2和比特幣L2共同面臨的問題。當前市場的問題是基建過多而應用不足,有很多公鏈,卻公鏈是一座空城,缺乏用戶。至於對比特幣生態的期待,我覺得至少要能夠把以太坊生態或者Solana生態當中已經成熟的模式把它充分的給發揮出來,然後發揮後發優勢。例如,比特幣生態能否出現類似Ethena成功的仿盤,能否出現類似Pendle的利率交換協議?因為在比特幣生態中,收益率是大傢非常關註的點,利率交換協議這類DeFi產品對用戶、大戶巨鯨機構都有需求。

除此之外,我很期待比特幣L2能有更多的創新,而不是簡單照搬 DeFi 的"三件套",沒有太大意義。除瞭剛才提到的兩個項目,我很期待比特幣生態能否出現更多的DeFi創新。如果有的話,我會格外關註。

五月:我認為以太坊L2和比特幣2在生態文化上存在差異。以太坊L2生態比較繁榮,已經有幾十條,有代表性的是 Arbitrum 和 Optimism,開發者社區活躍,資本背景強,項目迭代速度快。比特幣L2相對保守,因為比特幣社區文化註重安全性,主網協議改動謹慎,例如 OP_CAT 至今未通過,導致比特幣L2發展相對緩慢。這是兩者在文化和生態上的差異。隨著比特幣 L2 借鑒以太坊 L2 經驗,速度也在提升。未來重點關註方向的話,隨著比特幣逐漸成為主流投資標的,比特幣金融化推進,機構級產品如合規穩定幣、收益型衍生品將成為激活BTCFI的關鍵。

Kevin:我再補充一下,作為公鏈團隊的創始人,我們每天都在深入思考 BTC L2 的發展方向。我們可以從觀察到的現象出發,探討 BTC L2 的使命及其實現路徑。在這個周期內,我們觀察到 Crypto 用戶規模進一步擴大,無論是散戶還是機構客戶。在這樣的情況下,用戶對比特幣的原教旨要求其實是相對弱化瞭,因為去中心化不是一個絕對性的描述,它是一個很模糊的或者說普世的描述,不同人對去中心化的訴求不一樣,不同應用對去中心化的特性要求也不一樣。這也就解釋瞭為什麼這個周期裡 Solana 為代表的高性能公鏈,在犧牲瞭去中心化換取性能之後獲得的追捧,因為用戶去中心化無感知,更看重財富效應,大戶或者機構需要的是收益或資管需求。用戶規模化擴大、分層帶來的對去中心化的進一步弱化。

在這樣的格局下,Solana 如此強勢,具備虹吸效應的情況下,比特幣 L2 應該如何定位?它的使命是什麼?我們可以回到最初的觀點,即讓 BTCFI 在去中心化的世界裡發生,這包含瞭我們需要做的若幹事情。首先,我們需要走通業務模型,真正需要有業務,而不是僅僅依賴傳統三件套。在追求財富效應的大環境下,三件套不可能滿足用戶。我們需要解決真正的問題,或滿足這些追逐財富效應的用戶的需求。

我們究竟要滿足誰的需求,解決誰的問題?答案是 BTC 持幣人,無論是機構還是散戶,他們的需求無非是資管需求,將鏈下資產搬到鏈上。第一步,我們要跑通業務模型,如Trading、Lending、Staking等應用。因為這些需求本來存在,我們要做的就是通過技術把它們搬到鏈上。鏈上有實打實的優勢,如自托管、免KYC、中心化風險。

第二步是要解決安全性問題。比特幣 L2 的一個重要使命是解決如何讓 BTC 通過安全的方式,或者說去信任的方式參與到一個可編程的環境裡參與 DeFi。目前這個問題還沒有被解決,BTC L2 必須肩負的需要解決的問題,也是為什麼要用BitVM落地的原因。

第三個我們的方案,那肯定就是 Trading 相關的。我們認為它需要有一個高頻的環境,讓用戶去做交易,而大部分可持續的BTC Yield應用都得是去做 CeDeFi。原因在於隻有通過 Trading 獲取無風險套利的機會,再加上一些鏈上的策略,才能實現穩定的Yield來源。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認為一定要兼具高性能的特征,所有的公鏈都必須標配高性能的特質,沒有的話基本上就是要被掃到垃圾堆裡面去。

這幾個使命對應瞭我們Bitlayer一開始設置的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就是跑通業務模型,找到 PMF,目前來看已經有一些生息類、期權,以及 Perp 和 Dex;第二個是我們正在做的 V2,重點解決安全性問題,包括橋、側鏈變成Rollup;第三個是高性能的擴容,這個是我們下半年的工作重點。

總結下來,在當前用戶分層的情況下,頭部公鏈如 Solana、Base、BNBChain等必然會有非常強的網絡效應,BTC L2有自己獨特的使命,就是走通鏈上的業務模型、解決安全性問題和提供一個高性能的環境。每一條公鏈都必須找準自己的定位和要做的業務,而不是大而全。做出來一條鏈就有用戶來用的時代已經過去,必須得找準自己的定位和特定的領域,然後去在這些領域裡面形成網絡效應,解決特定的問題才有機會。謝謝。

raychief.eth:Kevin 總結得特別好。各位聽眾在聽我們今天的硬核分享時,不要忘瞭關註 Bitlayer 中文、ChainCatcher 和各位嘉賓的X賬號。感謝大傢在元宵節抽空收聽本期 Twitter Space,希望基於 BitVM 的比特幣生態項目方能越走越遠,能在生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我們今天的 Space 就到此結束,祝各位元宵節快樂,再見。

以上就是基於BitVM的信任最小化BTC橋和開創比特幣可編程未來的詳細內容,更多關於比特幣擴容:安全性與擴展性間的權衡的資料請關註腳本之傢其它相關文章!

原创文章,作者:fanbi,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fanbi.net/btc/19149

Like (0)
fanbifanbi
Previous 2025年3月7日 上午9:56
Next 2025年3月7日 上午9:58

相关推荐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