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 概述
- MPC 錢包(多方計算錢包)
- 多簽錢包
- 1. MPC錢包和多簽錢包核心區別
- 2. MPC錢包和多簽錢包工作原理
- 多簽錢包
- MPC 錢包
- 3. MPC錢包和多簽錢包安全性對比
- 4. MPC錢包和多簽錢包成本與性能對比
- 5. MPC錢包和多簽錢包使用場景對比
- 6. MPC錢包和多簽錢包優劣勢對比
- 多簽錢包
- MPC 錢包
- MPC錢包和多簽錢包使用建議
- 1. 機構與企業(銀行、基金、中心化交易所、資產托管公司)
- 2. DAO 組織、去中心化治理團隊
- 3. 普通用戶(個人投資者、Web3 用戶)
- 4. 高頻交易用戶(量化交易基金、交易所做市商)
- 5. 硬件錢包用戶(希望離線存儲私鑰的用戶)
- 6. 法律合規要求較高的企業(金融機構、銀行)
- 7. Web3 開發者 & DApp 團隊
- 錢包舉例
- MPC錢包和多簽錢包的風險提示
- MPC 錢包的風險
- MPC EOA 的核心缺陷:密鑰無法撤銷
- 多簽錢包風險
- 總結
MPC(Multi-Party Computation,多方安全計算)錢包和多簽錢包(Multi-Signature Wallet)雖然都用於提高私鑰的安全性和控制權限,但它們的工作原理和應用場景有顯著區別。
概述
2020年9月,KuCoin熱錢包遭襲,損失2.75億美元加密貨幣。黑客攻擊的主要原因是熱錢包私鑰泄露。傳統私鑰管理方式存在易丟失、易被盜和單點故障等風險,無法滿足高價值資產的安全需求。單一私鑰不僅增加瞭用戶管理負擔,還可能因黑客攻擊、設備故障或誤操作導致不可恢復的資產損失。
因此,更安全、高效的加密資產管理方案成為市場關註的焦點。MPC(多方計算)錢包和多簽錢包作為兩種主流的解決方案,通過不同的技術路徑提升私鑰管理的安全性,降低風險,為機構、企業和個人提供更多的資產存儲方式選擇。
MPC 錢包(多方計算錢包)
MPC(Multi-Party Computation,多方安全計算)錢包是一種通過密碼學技術提高私鑰安全性的解決方案。它采用門限簽名(Threshold Signature Scheme, TSS),將私鑰拆分成多個片段,並分佈式存儲在不同的節點或設備上,在交易簽名時由多個片段協同計算完成簽名,而無需將完整私鑰存儲在任何單一設備上。這樣可以有效防止私鑰被盜或丟失,同時提高安全性。
MPC 錢包的優勢在於無單點故障、支持多鏈、無需依賴區塊鏈智能合約,因此被廣泛應用於機構資金管理(如交易所、銀行)、DeFi 平臺資產托管以及個人用戶(如 ZenGo 免助記詞錢包)等場景。代表性的錢包包括 Fireblocks、ZenGo、Qredo 等。
多簽錢包
多簽錢包是一種基於區塊鏈智能合約或協議級別的多簽機制,它允許用戶設置多個私鑰(持有者),並要求至少 N-of-M 個私鑰簽名才能執行交易。例如,一個 3/5 的多簽錢包需要 5 個持有者中至少 3 人同意 才能轉賬。
由於交易簽名過程是公開可見的,並且依賴於智能合約執行,因此多簽錢包的優勢在於去中心化、透明性強、安全性高,特別適用於DAO 組織的金庫管理、企業或基金會的多方資產管理、傢庭或團隊共享資金等場景。多簽錢包主要用於EVM 兼容鏈(如以太坊),代表性的錢包包括 Gnosis Safe、BitGo、Casa 等。
1. MPC錢包和多簽錢包核心區別
特性 | 多簽錢包 (Multi-Signature Wallet) | MPC 錢包 (Multi-Party Computation Wallet) |
---|---|---|
基礎原理 | 使用智能合約或鏈上腳本驗證多個簽名 | 基於密碼學協議將私鑰分片,分片聯合生成簽名 |
簽名存儲位置 | 每個簽名由多個獨立賬戶鏈上提交 | 私鑰分佈式存儲,簽名計算在鏈下完成 |
計算過程 | 鏈上驗證簽名是否達到閾值 | 鏈下通過多方交互計算簽名,無需公開私鑰 |
依賴性 | 依賴區塊鏈本身(智能合約、腳本支持) | 依賴密碼學技術(如閾值簽名協議、MPC 算法) |
2. MPC錢包和多簽錢包工作原理
多簽錢包
- 原理:
部署一個智能合約,要求滿足特定的簽名閾值(如 2/3)。
用戶通過鏈上提交簽名,智能合約驗證簽名是否滿足條件。
滿足閾值後,執行對應的操作(如轉賬)。
- 實現方式:
- 以太坊:使用智能合約(如 Gnosis Safe)。
- 比特幣:使用多簽腳本(如 P2SH)。
- 典型場景:
- 企業資產管理:需要多方共同授權轉賬。
- DAO(去中心化自治組織):治理提案需多方簽名。
MPC 錢包
- 原理:
私鑰被拆分為多個分片(Shard),分片分別存儲在不同的設備或節點中。
通過密碼學算法(如閾值簽名協議)聯合計算交易簽名,而無需在任何一方恢復完整私鑰。
最終生成的簽名滿足區塊鏈的簽名驗證規則(如 ECDSA 或 EdDSA)。
- 實現方式:
- MPC 算法:Shamir 秘密共享、Threshold Signature Scheme(TSS)。
- 完全鏈下簽名:隻將最終的簽名結果提交到鏈上。
- 典型場景:
- 零信任安全模型:適用於需要更高隱私和安全的應用。
- 企業與個人錢包:如 Fireblocks、ZenGo 等錢包應用。
3. MPC錢包和多簽錢包安全性對比
安全性因素 | 多簽錢包 | MPC 錢包 |
---|---|---|
私鑰暴露風險 | 每個賬戶有獨立私鑰 | 私鑰從未完整恢復,分片加密存儲 |
攻擊面 | 智能合約可能存在漏洞,鏈上透明性較高 | 分佈式存儲提高抗攻擊能力,但依賴密碼學協議 |
單點失效風險 | 單個賬戶丟失私鑰可能導致無法簽名 | 單個節點丟失不影響簽名過程 |
4. MPC錢包和多簽錢包成本與性能對比
方面 | 多簽錢包 | MPC 錢包 |
---|---|---|
鏈上成本 | 每次操作都需支付 Gas 費 | 簽名鏈下完成,僅最終交易需支付 Gas |
計算復雜度 | 鏈上驗證簽名,邏輯簡單 | 多方安全計算復雜度高,鏈下交互較多 |
5. MPC錢包和多簽錢包使用場景對比
場景 | 多簽錢包 | MPC 錢包 |
---|---|---|
企業資產管理 | 適合小型或中型企業 | 適合需要全球分佈式管理的大型企業 |
個人用戶錢包 | 使用門檻較高,不常用於個人用戶 | 更適合個人用戶,提供更高隱私和易用性 |
去中心化應用 | DAO 治理、多方共管資產 | 高安全性要求的 DeFi、跨鏈橋 |
6. MPC錢包和多簽錢包優劣勢對比
多簽錢包
- 優點:
- 邏輯清晰,廣泛適用於當前區塊鏈生態。
- 完全鏈上操作,透明性高。
- 缺點:
- 依賴鏈上功能,執行成本高。
- 私鑰需要單獨管理,容易受到單點攻擊。
MPC 錢包
- 優點:
- 高隱私性和安全性,私鑰永不離開分片存儲。
- 節省鏈上操作成本,更適合大規模應用。
- 缺點:
- 實現復雜度高,依賴先進的密碼學算法。
- 需要專門的基礎設施支持多方計算。
MPC錢包和多簽錢包使用建議
1. 機構與企業(銀行、基金、中心化交易所、資產托管公司)
推薦使用:MPC 錢包
理由:MPC 無單點私鑰,符合合規要求,支持高頻交易,安全性高且恢復機制友好。
應用場景:機構級資產托管、CEX 資金管理、DeFi 資金存儲。
優勢:支持合規、交易速度快、可動態調整簽名方。
2. DAO 組織、去中心化治理團隊
推薦使用:多簽錢包
理由:多簽錢包能確保團隊治理透明,所有交易需多方簽名,適用於去中心化管理。
應用場景:DAO 財庫管理、社區投票、DeFi 資金池管理。
優勢:無需額外技術開發,兼容智能合約,去中心化治理透明。
3. 普通用戶(個人投資者、Web3 用戶)
推薦使用:MPC 錢包
理由:無需管理私鑰,使用體驗更好,避免因私鑰丟失導致資產不可恢復。
應用場景:個人加密資產管理、日常交易、Web3 DApp 交互。
優勢:易用、安全,支持社交恢復,無需復雜操作。
4. 高頻交易用戶(量化交易基金、交易所做市商)
推薦使用:MPC 錢包
理由:MPC 交易簽名在鏈下完成,速度快,適合高頻交易場景。
應用場景:量化交易、交易所做市、機構級資產管理。
優勢:低延遲、無需鏈上多次簽名、交易執行高效。
5. 硬件錢包用戶(希望離線存儲私鑰的用戶)
推薦使用:MPC 錢包(集成硬件安全模塊 HSM)
理由:MPC 可結合硬件安全模塊(HSM),提供更高的安全性,而傳統硬件錢包通常不支持多簽。
應用場景:長期儲存資產、冷錢包管理。
優勢:提升安全性,私鑰不會完整存儲,避免單點攻擊。
6. 法律合規要求較高的企業(金融機構、銀行)
推薦使用:MPC 錢包
理由:MPC 避免單點私鑰存儲,更符合監管要求,同時支持合規資產托管方案。
應用場景:銀行級資產托管、合規金融服務。
優勢:滿足監管要求,私鑰碎片化存儲,降低單點泄露風險。
7. Web3 開發者 & DApp 團隊
推薦使用:視需求選擇
Web3 DApp 需兼容 DAO 治理 → 多簽錢包
需要安全的智能合約錢包 → MPC 錢包
理由:MPC 易與 Web3 應用集成,而多簽適用於 DAO 組織的治理機制。
應用場景:DApp 用戶資產管理、智能合約交互、鏈上治理。
MPC 錢包 適用於 機構級資產管理、普通用戶、交易所、合規企業、高頻交易者、Web3 智能錢包,優勢是安全性高、體驗好、交易快、符合監管。
多簽錢包 適用於 DAO 組織、社區治理、團隊協作,優勢是去中心化透明、支持智能合約、多方共管。
如果你是企業或高頻交易用戶,選擇 MPC 錢包;如果你是 DAO 組織或社區治理團隊,選擇 多簽錢包。
錢包舉例
MPC 錢包適用於無需私鑰管理的高安全性場景,而多簽錢包更適合團隊或機構的資金管理。在選擇時,可根據使用場景、安全需求和易用性進行綜合考量。下表列舉具體示例供參考。
MPC錢包和多簽錢包的風險提示
MPC 錢包的風險
多方計算(MPC,Multi-Party Computation)錢包通過分佈式計算保護私鑰安全,降低單點泄露風險,但仍面臨以下挑戰:
1. 計算節點的安全性
節點被攻破:如果攻擊者控制瞭足夠多的 MPC 計算節點,可能恢復私鑰或執行未授權交易。
內部作惡:惡意節點可協作竊取或篡改密鑰,影響錢包安全性。
2. 復雜的恢復機制
缺乏助記詞備份:設備丟失或節點失效時,錢包恢復比傳統方案更復雜。
依賴第三方:部分 MPC 方案依賴服務商提供恢復支持,若服務商倒閉或發生故障,用戶可能無法找回資產。
3. 計算與通信攻擊風險
中間人攻擊(MITM):攻擊者攔截 MPC 計算過程中的數據傳輸,可能獲取關鍵信息。
側信道攻擊:通過分析計算時間、功耗或網絡流量,推測密鑰相關數據,降低安全性。
4. 代碼和算法漏洞
密碼學漏洞:MPC 依賴的加密算法若被攻破,攻擊者可能恢復完整私鑰。
代碼實現風險:MPC 錢包若存在安全漏洞,可能導致私鑰泄露或資產被盜。
5. 依賴性與去中心化問題
受制於特定網絡或服務商:部分 MPC 方案依賴雲服務或托管機構,降低去中心化程度,增加系統性風險。
監管不確定性:部分國傢可能對 MPC 技術施加限制,影響其可用性和合規性。
MPC EOA 的核心缺陷:密鑰無法撤銷
MPC 生成的 EOA(外部擁有賬戶) 仍然依賴私鑰簽名,但無法真正撤銷舊的密鑰片段:
舊密鑰片段仍可用於恢復私鑰,即使進行瞭“重新共享”。
無法鏈上限制舊密鑰的使用,舊持有者仍然能簽署交易,帶來安全隱患。
相比之下,智能合約錢包能提供更安全的密鑰管理方案:
- 密鑰撤銷:可在鏈上移除舊密鑰權限,防止被濫用。
- 權限變更:支持多重簽名(MultiSig)或鏈上治理,增強安全性。
- 可編程安全規則:可設置冷卻期等限制,防止惡意操作。
多簽錢包風險
1. 私鑰泄露風險
多簽錢包依賴多個私鑰,每個簽名人持有一個完整的私鑰。如果其中任何一個私鑰被盜,可能導致資金被竊取。盡管需要多個私鑰聯合簽名才能執行交易,但私鑰泄露依然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2. 恢復機制不足
若某些簽名人失去私鑰或無法提供簽名,可能導致資金無法取回。多簽錢包沒有像 MPC 錢包那樣的計算機制來恢復丟失的私鑰,這使得恢復操作較為麻煩,且恢復過程可能不完全可靠。
3. 治理和權力集中風險
多簽錢包依賴設定好的簽名規則和簽名人。一旦多數簽名人合謀或被攻擊,可能操控錢包中的資金。此外,若簽名人之間存在信任問題,可能導致資產失控。
4. 交易延遲和費用高
每筆交易都需要多個簽名人逐個簽名並鏈上確認,這不僅導致交易過程較為緩慢,還會增加鏈上交易的費用。在高頻交易或需要快速處理的場景下,這種延遲可能影響效率。
5. 法律責任歸屬問題
多簽錢包的治理通常是去中心化的,多個簽名人共同管理資產,若發生問題時,很難界定法律責任歸屬。若某個簽名人因故失效或涉及欺詐,責任分擔不明確可能導致法律爭議。
6. 智能合約漏洞
多簽錢包依賴智能合約進行交易簽名,若合約存在漏洞或被攻擊,可能導致資產被盜或合約被 操控。即使多簽機制在區塊鏈上是公開透明的,智能合約的代碼和設計錯誤仍可能帶來安全隱患。
7. 操作復雜性
多簽錢包需要多個簽名人的協作,每個簽名人都需執行一定的操作。這種操作上的復雜性可能對普通用戶帶來不便,特別是在缺乏技術支持的情況下,可能導致誤操作或延誤交易。
因此,在選擇使用多簽錢包時,必須對風險進行充分評估,並采取相應的防范措施,如合理設計簽名規則、加強簽名人管理等。
總結
- 多簽錢包:更適合需要高透明度和完全鏈上操作的場景,如 DAO 或鏈上治理。
- MPC 錢包:更適合追求隱私和安全性、鏈下優化成本的應用,如企業級資產管理或高安全性個人錢包。
隨著加密資產管理需求的增長,MPC 錢包與多簽錢包在不同場景下發揮著關鍵作用,滿足多樣化的安全需求。
MPC 錢包 通過去中心化的私鑰管理、高效的鏈下簽名機制和合規適配性,成為 機構資產托管 和 高頻交易 的理想選擇。而 多簽錢包 依托區塊鏈原生支持,在 去中心化治理 和 透明管理 方面具有獨特優勢,被廣泛應用於 DAO 組織 和 DeFi 資金管理。
兩者各具特色,用戶應根據自身需求權衡 安全性、可操作性和成本,選擇最合適的錢包方案,確保資產安全並優化使用體驗。
此外,MPC 在 EOA 賬戶上的密鑰管理存在撤銷難題,帶來潛在風險,而 智能合約錢包 具備更靈活、安全的權限管理能力,是更可靠的選擇。
原创文章,作者:fanbi,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fanbi.net/btc/20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