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俄亥俄州眾議院在6月18日,正式通過HB116「比特幣權利」法案,規定單筆低於200美元的比特幣支付可免州級資本利得稅,為愛用加密貨幣的民眾帶來實質減稅利多。
200美元以下免稅,釋放小額支付
根據Coingape報導,HB116采用「最低限度」(de minimis)設計,直接取消追蹤與申報低額交易的需求。
技術與創新委員會先以13比0一致通過,隨後又以68票贊成、26票反對在眾議院通過,兩黨議員達成罕見共識。
支持者認為,雜貨、咖啡等日常消費因而不再需要計算沖銷價格差,降低使用門檻,可望把比特幣從純投資資產推向真正的交換媒介。
自托管與挖礦權利入法
法案另一亮點是明確保障個人與企業自行保管數字資產、營運挖礦設備與節點的自由。
這些條文為去中心化基礎設施提供法律確定性,州政府期望借此吸引區塊鏈業者投資並帶動相關就業。
不過,反對聲音擔心監管空窗與挖礦耗能可能沖擊地方環保政策,後續執行細節仍待觀察。
外界看好過關
HB116接下來還將送參議院審議,並交州長簽署後才能正式生效。但由於前期顯示強烈的跨黨共識,外界普遍看好最終落地。
若順利成為法律,俄亥俄州將成為美國少數對小額加密交易給予明確稅 務豁免的司法區,為其他州提供可復制的監管范本。
對加密社群而言,這項立法掃除小額交易的最大痛點,也再度凸顯各州在數字資產政策上競逐的急迫性。
HB116能否帶動更廣泛的日用支付與產業聚落,將是接下來值得持續追蹤的焦點。
哪個國傢把比特幣作為法定貨幣
薩爾瓦多和巴拉圭
截至2025年6月,全球將比特幣作為法定貨幣的國傢包括薩爾瓦多和巴拉圭。其中薩爾瓦多自2021年起率先實施,巴拉圭則於2025年6月最新宣佈。
比特幣法定貨幣化的國傢
薩爾瓦多
中美洲國傢薩爾瓦多於2021年6月成為全球首個將比特幣與美元並列作為法定貨幣的國傢,這一政策由總統納伊佈·佈克爾推動,旨在促進金融包容性和經濟增長。該國還通過每日購買比特幣(截至2025年4月持有6,135枚)將其納入國傢儲備戰略。
巴拉圭
2025年6月,巴拉圭總統培尼亞通過社交媒體宣佈將比特幣定為法定貨幣,但需註意該消息發佈時曾引發賬號被黑的質疑。若政策屬實,巴拉圭將成為第二個官方承認比特幣的國傢。
其他相關情況
接受比特幣支付但不列為法定貨幣的國傢:如美國、日本等允許加密貨幣作為支付手段,但未賦予其法定貨幣地位。
國際組織態度: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明確反對授予加密貨幣法定貨幣地位。
比特幣交易需要納稅嗎
比特幣交易是否需要納稅取決於所在國傢或地區的法律法規。當前在中國境內,比特幣交易尚未被納入個人所得稅征收范圍,但存在政策調整的可能性;而在美國、日本、新加坡等國傢,比特幣交易產生的收益需按具體規定申報納稅。
各國比特幣交易征稅政策概述
中國當前政策
根據《關於防范比特幣風險的通知》(2013年)等文件,比特幣被定義為虛擬商品而非法定貨幣,交易不受法律保護,但未被直接定義為非法。
截至2025年6月,中國尚未出臺針對加密貨幣交易的專項稅收政策,買賣 比特幣暫無需繳納個人所得稅。
值得註意的是,2024年上海市稅 務局發佈的文件提及的“虛擬貨幣”實際指向遊戲代幣,與加密貨幣無直接關聯。
明確征稅的國傢
美國:比特幣被視為財產而非貨幣,交易收益需繳納資本利得稅(稅率15%-37%)。
日本:比特幣交易利潤計入總收入,累進稅率5%-55%;使用比特幣消費還需繳納消費稅。
新加坡:無資本利得稅,但企業從事加密貨幣交易需繳納所得稅。
免稅或低稅率國傢
葡萄牙:個人買賣 比特幣免征資本利得稅和增值稅(企業接收比特幣付款需繳稅)。
德國:持有比特幣超過1年後出售免稅,短期交易收益低於600歐元免稅。
中國未來政策趨勢
隨著全球加密貨幣監管趨嚴,中國可能在未來明確比特幣交易的稅收規則。目前主流觀點認為,若征稅則意味著國傢承認其合法性,需同步完善財產屬性認定與收益核算標準。
以上就是美國國會議員提議200美元以下比特幣支付免稅 明確自托管與挖礦權利的詳細內容,更多關於比特幣支付將免州級資本利得稅的資料請關註腳本之傢其它相關文章!
原创文章,作者:fanbi,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fanbi.net/btc/45578